当前位置: 首页>志愿动态> 正文

文化驿站 | 百场公益文艺活动基层行——金口街非遗文化驿站(第7场):《书法与漂漆相框的共舞》

字号:
时间:2025-10-11 10:58 来源:江夏文化云 作者:系统管理员

中秋月渐圆,家国情愈浓。为持续推进武汉市群艺馆“百场公益文艺活动基层行”品牌落地,激活基层文化驿站阵地“小而美”的辐射力,让非遗文化真正走进群众。墨香添雅趣,漆韵传匠心。为让社区居民感受传统工艺的融合之美,9月28日,金口街非遗文化驿站举办“笔墨丹青遇漆韵”非遗公益活动,以《书法与漂漆相框的共舞》为主题,将书法的灵动与大漆的温润巧妙结合,吸引了辖区近30名群众参与。

活动开篇,老师从天然大漆原料,为学员们揭开大漆的神秘面纱。从“漆树割胶如泣血”的特性讲起,沿着历史脉络,讲述了大漆从新石器时代的简单应用,到商周时期的漆器萌芽,再到汉唐的鼎盛与明清的精细发展历程,让大家了解到大漆“百木之王”的称号由来。

随后,老师重点讲解了大漆制作工艺的复杂性。从漆树采割的严苛条件(需在特定季节、温度下进行),到制漆过程中过滤、晾晒、搅拌等十余道工序,再到“生漆制熟”的漫长等待,每一步都让学员们惊叹于传统工匠的耐心与智慧。同时,通过展示漆扇、漆器茶具、漆画摆件等现代大漆工艺品,学员们直观看到大漆工艺在当代的创新延伸,感受到非遗技艺的时代活力。

最受期待的动手体验环节,将活动推向高潮。学员们先拿起毛笔,在宣纸上写下“福”“安”“雅”等喜爱的字,笔锋流转间尽显书法韵味。随后,大家挑选出朱砂红、松烟黑、石绿等大漆颜色,在老师指导下将漆料轻轻滴入水中,看着色彩在水面晕染、流动,形成独特的纹理。接着,小心翼翼地将写有书法的宣纸覆在水面,让漂漆纹理自然附着在纸上,一幅“书法为骨、漂漆为韵”的融合画作便初现雏形。

待作品稍作晾干,学员们将其装入定制相框,一个个兼具书法风骨与漆艺美感的专属相框相继完成。大家捧着自己的作品相互展示,脸上满是成就感。活动结束后,不少学员仍意犹未尽,围着老师询问大漆工艺的更多知识。

此次活动以创新形式融合书法与大漆两大传统技艺,不仅让学员们亲手完成了独特的非遗作品,更让大家深入理解了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。未来,金口街非遗文化驿站将持续探索非遗技艺的融合创新,开展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公益活动,让非遗之美走进更多人心中。